灵活用工:新机遇带来新挑战

时间:2022-03-24

浏览: 1873

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灵活用工平台企业选择灵活就业。平台经济下的灵活用工增加了就业岗位,便利了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对接,且其较高的职业自由度更加契合年轻劳动者群体的择业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灵活用工市场也面临一些问题。当前平台经济下的灵活就业人员的职场现状是怎样的?如何进一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相关采访。

未标题-1.jpg

安全隐患大,用工界定难

8月7日,北京下着大雨,外卖骑手却迎来了挣钱的好时机。“与平常相比,下雨天能送的订单少,但每单的价钱高。”,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经老乡推荐当上了外卖骑手,每月收入近万元。

数据显示,仅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便有超过600万名外卖骑手。另有调查显示,服务业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已达到12.8万亿元,服务业灵活用工迎来发展的窗口期。

“从目前的用工状况来看,制造型行业用工需求下滑严重,服务型行业用工需求呈上升趋势。”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集团负责人说,服务型行业用工需求的上升,带动了灵活用工的发展。企业基于用人需求,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使得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进行人员管理,从而节省运营成本。

然而,灵活用工带来的风险挑战也不容忽视。由于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不签订劳动合同,灵活用工从业人员缺乏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保护。

“骑手这行始终有安全隐患。配送高峰期总想着多送些订单,磕碰、摔倒是家常便饭。”骑手是份“青春饭”,“要是老胳膊老腿,出了点意外就再也跑不动了。”

用工关系模糊导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不多,当出现失业和工伤时,他们缺乏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

探索新办法,获得新技能

“明确平台经济用工的特点之后,应避免用老办法管理新业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表示,一些平台用工争议之所以产生,在于未能清晰区分平台用工中的各种不同形式,看到存在劳动关系就主张将平台用工全部纳入《劳动法》调整范畴,没有充分认识到此类新型劳动形式的特殊性,导致用老办法管理新业态的错位。他建议对不符合劳动关系从属性要求的新型平台用工方式,探索相应的监管办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成刚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目前新就业形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平台企业对劳动者权益保障重视不够。“如果以老办法管新问题,可能使我国错失新业态发展‘弯道超车’的机遇。政府与社会组织应努力尝试与平台企业协同治理,逐步界定责任划分,更新劳动关系理念,重新构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与内容。”

作为一份“吃青春饭”的职业,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也急需提升。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提升平台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将使数以万计的劳务提供者受益,促进平台经济的品质提升和模式升级,也有利于我国劳动力队伍的整体发展。

当前,平台用工所需技能普遍不高,而从平台从业人员自身竞争力和平台经济未来发展来看,技能提升是必备要件。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将平台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政府行政给付的方式承担平台从业人员的培训成本,弥补市场逻辑在这一领域的缺陷。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劳动力队伍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灵活用工的形态更为灵活、弹性、多元,平台从业人员的范围将随之扩大,并可能成为主要的社会就业形态之一。“加强对平台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对劳务提供者个人、平台以及平台经济的发展,甚至对未来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均有重要意义。”

欢迎留言

提示

确定